|
|
日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六 |
---|
中國建設銀行(939)推動新金融發展提升盈利能力,在外圍環境波動的情況下,上半年仍然錄得佳績,純利按年增加3.36%至1673億元(人民幣,下同),不良貸款率1.37%,同比下降0.03個百分點,超出市場預期,獲多間大行推薦。該行董事長田國立直言,新金融是推動業績穩中有進的引擎,慶幸及早布局新的地產發展模式,減少對地產開發貸的依重,免受內地房地產市場波動影響,建行的穩健發展收到很好效果。木子
宏觀經濟不景市場看淡內銀,但建行業績穩中有進,各項核心指標均衡,多間大投行仍然看好,給予「買入」的推介。
美銀證券指出,建行中期業績穩健,表現勝於預期,純利按年增長3.4%,較該行預期高出1.2%,核心盈利按年也較預期為佳,在艱難的經營環境有穩定業績表現實屬不易。而且資產負債表強勁的,具有防守性,看好其前景,維持「買入」評級。
全球經濟不景,建行表現仍能優於同業,這與提早布局新金融戰略密不可分,董事長田國立直言,金融科技是推動該行高效發展的引擎,讓銀行有能力拓展大比重高收益的中小微群體,實現幾何級增長,煥發老牌銀行的青春,「普惠金融的增長速度是難以想像,數字令人震驚!」
建設銀行取得穩健績佳業的同時,也不忘承擔國有大行的重任,發布首份環境、社會和治理(ESG)報告,在實際經營業務中融入ESG管理理念,以新金融行動同步推進經濟與社會的效益,提升銀行效益最大化。
早在港交所明確要求上市公司披露更多ESG資訊前,建行自2018年起就已多次發布相關內容的報告,學習借鑒境內外同業的相關實踐,構建了自上而下、層次清晰、結構完善的ESG治理頂層設計,完善ESG工作體系,成立相關專門委員會,分別負責監督指導綠色金融、普惠金融、氣候風險與機遇等ESG推進工作。今年4月,董事會審議通過《中國建設銀行環境、社會和治理規劃(2023-2025)》,繪製了ESG治理工作的藍圖。
近兩個小時的業績發布會,董事長田國立用了20多分鐘親自解畫建行的新金融戰略,他坦言,內地對此不陌生,但建行有96%的投資者都在香港,因此有必要作細致地溝通。
事實上,小記對此也是一知半解,一直草率地認為是口號名詞,在很多海外投資者印象中,普惠金融,涉農業務都是低收益,甚至要補貼的政績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