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日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六 |
---|
港深同行40多年來,兩地人員、貨物往來的通關程序和查驗模式在不斷簡化和改善,兩地口岸的互聯互通無論是從「硬件」還是「軟件」方面,都朝着高效和便捷的方向前進。未來,深港在「一地兩檢」的基礎上,實施「合作查驗、一次放行」的模式已被提上議程。受訪專家認為,近幾年來,深港不遺餘力探討實施新的檢查模式,以提升通關效率。其中,新皇崗口岸的建設、羅湖口岸改造以及新建的深港西部鐵路項目都非常值得期待。
【香港商報訊】記者伍敬斌報道:在《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於支持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的意見》發布4周年之際,深圳8月16日發布《關於促進民營經濟做大做優做強的若干措施》,從重大項目建設、激發科技創新活力、應用場景開放、拓展海外市場等方面,提出20條「實招」優化民營經濟發展環境,支持民營經濟做大做優做強。社會各界紛紛讚揚措施極大地提振了民營企業發展信心,加速釋放民營企業發展動能。
【香港商報訊】記者朱輝豪報道:深圳市凌科電氣有限公司銷售總監盧傑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表示,《關於促進民營經濟做大做優做強的若干措施》對國家級、省級的專精特新民營企業的政策扶持和獎勵,必將推高企業制定國際化發展戰略的目標,同時也將有利於粵港澳大灣區構建有世界影響力的連接器產業集群和技術高地。
【香港商報訊】記者楊琪報道:《關於促進民營經濟做大做優做強的若干措施》中,多措涉及深圳法制環境的優化。對此,本報記者採訪了部分深圳從業律師意見,受訪律師均表示,相關措施切實滿足當前民營企業的經營需求,能夠促進形成公平競爭的良好生態。
《若干措施》提到健全公平競爭審查機制。對此,廣東卓建(光明)律師事務所林志強律師指出,近年來,各地政府陸續引入公平競爭審查,深圳也不例外。《若干措施》是在政策法規要求下進一步深化要求,利好深圳民營企業,有利於建立公平開放統一的大市場,給予企業較好的期待。
【香港商報訊】記者童越報道:深圳《關於促進民營經濟做大做優做強的若干措施》中着重提到,在新能源汽車、人工智能、新型儲能等新興領域大力培育一批民營領軍企業,對此,深圳大學粵港澳大灣區新興產業發展研究院院長龔曉峰向本報記者表示,這是對去年以來深圳實行的「20+8」產業集群戰略的補充。他認為,深圳「20+8」產業在產需結合方面存在短板,因此需打造更多應用場景,給新技術、新產品、新業態、新模式更多試驗和落地的機會。